三下乡 | 永春薪火,青年作答

来源:互联网金融学院     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

  7月25日-27日,互联网金融学院“永春薪火直播实践团”走进泉州永春,在学院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胡艳芳、张雪清老师的共同带领下,以“拳、香、醋”三道非遗密码为线索,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青春接力。三天时光里,实践团成员循着三处文化坐标,既是躬身学习的探寻者,更是主动担当的传承人。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的厚度,用镜头捕捉非遗技艺的温度,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实践中深植文化自信,点燃传承非遗的青春热情。

寻武·白鹤展翅

实践首站,团队抵达“中国永春白鹤拳第一村”——大羽村。探访白鹤拳史馆,触摸这份跨越300年的武术瑰宝。

在现场,实践成员了解到,白鹤拳作为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它源于少林内家拳,讲究“内凝鹤魂,外扬鹤道”,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刚柔并济,独具魅力。”享誉世界的叶问咏春拳、李小龙截拳道,其源头与永春白鹤拳有着深刻的渊源。它更是国家级非遗“五祖拳”的核心组成,是中华武术文化璀璨的明珠。

       

在现场,实践成员了解到,白鹤拳作为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它源于少林内家拳,讲究“内凝鹤魂,外扬鹤道”,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刚柔并济,独具魅力。”享誉世界的叶问咏春拳、李小龙截拳道,其源头与永春白鹤拳有着深刻的渊源。它更是国家级非遗“五祖拳”的核心组成,是中华武术文化璀璨的明珠。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成员们现场凝神聚气,模仿白鹤灵动姿态,亲身演练招式。这一刻,古老拳法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记载,而是青年身体力行的文化触碰,更是将“武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诠释,点燃了守护与传承这份“活态”文化遗产的火种。

闻香·一脉香传

永春非遗展示中心,香雾氤氲。在香道技艺师陈燕君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踏上了一段穿越千年的“寻香之旅”。陈老师娓娓道来:“宋元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港,成为最大的香料进口港,奠定了永春香文化的物质基础。清顺治年间,阿拉伯后裔蒲氏家族将异国制香技艺带入永春达埔,利用当地竹木资源,创制出独具特色的“永春篾香”......”

接着,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手压制香片:选料、和泥、压模、修边、阴干……,每一步都需沉心静气,容不得半分急躁。

当缕缕馨香在指尖与鼻尖间萦绕,那份醇厚与绵长不仅浸润着青年学子的感官,更悄然沁入心间。大家深切体会到,非遗传承从来不只是对古老技艺的简单守护,更是对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海丝精神的接续与传扬

   品醋·醋老弥香

五道醋业的老醋陈酿间,180口陶缸列阵如兵,缸内酿着琥珀色琼浆。讲解员洪老师的一句话让实践成员瞬间破防:“每一滴永春老醋,都要在时间里‘养’上五年。”

从“蒸煮、拌曲、红酒、发酵、养醋”等大小五十多道工序,到每天两次的搅醋供氧,大家第一次体会到“慢”的奢侈。随后,在专业技师指导下,实践成员亲自上阵,体验每日两次为醋醅均匀供氧的关键步骤,深刻理解了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醋酸菌繁殖、促进红酒完美转化为老醋的不可或缺性。最后,大家亲手按“老醋+蜂蜜+凉白开”的黄金比例调制“五道醋饮”,酸、甜、鲜、香层层递进,仿佛喝到的是1059年的北宋晨光。

一滴老醋,浓缩着千年匠心。从“搅醋供氧”的辛劳到品味醋饮的回甘,同学们不仅尝到了“中国味道”,更读懂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这跨越千年的技艺传承,是对“慢工出细活传统智慧的生动注解,激励着青年学子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葆有专注、坚守与精益求精的宝贵品质。

列车飞驰,窗外的稻田随铁轨延伸渐次后退。三日永春之行虽短,实践团成员却在亲身参与中,完成了从“旁观者”到“体验者”再到“传承者”的蜕变他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与魂,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未来,大家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探索用数字技术、直播等新方式,让这些沉睡于乡野、凝结于匠心的瑰宝“活”起来、“潮”起来、“传”下去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