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① | 二轻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追寻历史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红色文化实践学习

来源:二轻学院     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


武夷山作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和福建“红色都城”,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6月26日-27日,二轻学院组建“执笔绘茶乡,红星映初心”乡村振兴促进团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师生们先后参观了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张山头红军墓群等地,通过"沉浸式学习+专题研讨"的创新形式,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

第一章:历史回望—革命精神的立体教科书

第一站,促进团成员们前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武夷山市区列宁公园内,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图文资料和场景复原,师生们较为系统地了解了闽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从土地革命时期闽北苏区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的艰苦斗争,再到解放战争的胜利篇章,师生们深刻体会到闽北人民“坚定信念、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武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令同学们肃然起敬。 

100D99

1222B6

11CA82

前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

第二站,促进团成员前往赤石暴动烈士陵园,深入了解1942年新四军战士在赤石浴血突围的壮烈历史,赤石暴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武夷山地区反抗国民党迫害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促进团成员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详细了解了新四军赤石暴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馆内珍藏了暴动战士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及烈士遗物,展现了新四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前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

第二章:青山忠骨——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第三站,促进团成员们前往武夷山小浆村张山头,张山头现存千余座无名红军墓,被誉为“无声的丰碑”,2019年10月,张山头红军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张山头红军墓群,师生肃立于苍松翠柏之间,聆听当地讲解员讲述红军战士在此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瞻仰了掩映在竹林中的千余座无名红军墓。敬献花圈寄哀思,庄严默哀忆英魂,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烈士墓前集体默哀,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与崇高敬意。师生们还参观了红军中医院遗址,了解到当时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红军医护人员用草药和简陋设备救治伤员的感人故事。

1E7AB6

师生瞻仰张山头红军墓群并前往红军中医院遗址参观学习

第三章:思想升华——从历史到现实的思考

参观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郭福美、陈月娟两位教师分别以“闽北革命精神”“以中国精神为笔,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分享会。老师结合纪念馆的鲜活案例,深入剖析了闽北革命精神中“忠诚担当、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深刻内涵,并号召青年学子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感悟,纷纷表示要将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

6CDE0

聆听专题分享 凝聚思想共识

这次学习不是终点,而是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同学们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