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校性“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

来源:     时间:2020-06-11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6月10日上午,我校在创业大讲坛召开全校性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江斌、校长陈玲、副校长周雄,教务处、质控中心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主持人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江明辉主持。

 

集体备课会现场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笑作题为《“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与“找点”思考》的专题分享,从载体、标准、形式三个维度解读课程思政的内涵;从点、线、面、体四个层面阐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结合优秀经典案例,分享了各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找点方向。

 

王笑老师作专题分享

 

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主持人代表分别发言,围绕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能力培育、价值引领等方面展开研讨。与会老师们指出,课程思政是新课题,也是个大课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三全育人的体系;要植根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要处理好专业课程的技术性和人文性的关系,结合专业特色孕育工匠精神;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本土文化、农耕文化,春风化雨、以文化人。

教务处处长杨承亮认为,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课程资源。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要结合学校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落实好分类推进相关要求;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探索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要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质控中心主任吴礼光认为,全体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充分挖掘自身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加深对学生人生成长的正面引导;要明确方向,结合工匠精神、三农情怀、传统文化、职场职业素养、人际交往、本校历史、专业特色等方面打造课程思政;要打造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克服“两张皮”现象,上好“金课”。

 

周雄副校长发言

 

周雄副校长强调,课程思政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学校各部门要营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大经费支出、配套考核办法等保障力度,在全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二级学院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体现课程思政要素,要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为基础,结合“双带头人”“一院一品、一支一特”建设,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挖掘各专业的特色思政育人元素,及时总结特色做法、亮点,突出建设成果、形成品牌效应;各教研室要固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做深做实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陈玲校长讲话

 

陈玲校长指出,开展课程思政建培训会、集体备课会是贯彻落实《纲要》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具体举措,是探讨如何上好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从领导力量入手给予高度的重视,组建骨干力量深度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各学院各部门各课程要“对标对表”落实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教师培训、师资交流、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教师育人水平;要将金课的建设落脚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程上,课程思政建设与“三教”改革充分融合;要加快标准建设,从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层面全面高质量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要增加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全面回答。

 

党委江斌书记作总结发言

 

党委江斌书记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它、来落实它。课程思政对专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老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之难、难在教师。学校要提高认知站位,加强组织、制度保障,出台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深化绩效改革创新,加强合作学院制度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教育教学的绩效奖励;各二级学院、合作学院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切实把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实下去,开展丰富有效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要引导全体教师开拓视野、学会积累,切实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自身专业、行业发展、职业素养、历史文化特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育人之间是“盐”与“汤”的关系,这个“盐巴”要“加在哪里、加多少、什么时候加”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加“盐”的过程,关键在自然,育人的过程,关键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工作,关系着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关系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建设,要全面推进、齐抓共建,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雅丽 王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