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迅速组织开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纪念活动

来源:     时间:2021-05-26     浏览次数: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迅速组织师生开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纪念活动。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学生集体哀悼袁隆平院士


 

园艺园林学院学生集体哀悼袁隆平院士


 

“永念袁老恩·承继袁老梦”主题宣讲

 

陈雅丽老师说,“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得知袁老离开的消息,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袁隆平院士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我们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永远精力充沛不懈追梦。

林瑜老师说,我们要学习他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敢想、敢做、敢坚持,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我们要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亲力亲为,脚踏实地,扎根在稻田之中观察研究;我们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叶玉华老师说,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学习袁爷爷他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学习他一稻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助力乡村振兴;要鼓励学生成为一颗好种子,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

周建姿老师说,一粒小小的种子,却改变了世界的历程;一个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创造了奇迹。他告诉我们: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那么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哪怕今天受尽了痛苦与灾难。

“学习袁隆平院士精神”思政小课堂

 

陈扬博同学说,昨日小满才过,今朝与您别离。这么多年您始终奋斗在粮农事业第一线太累了,袁爷爷,这次好好休息,在天上保佑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等到稻香满穗时,清风徐来,我会知道那就是您,来到我们身边。

池小燕同学说,未曾谋面,却承其恩,30年恩施,换来一代代人成长。他走了,没有带走一丝一毫,却留下了十四亿碗满满当当的白米饭。离七月一建党节,党的一百年诞辰,只差一个多月,他确无法见证了。明明只差一个月多点。恸哭!

陈智善同学说,觉得您非常慈眉善目又平易近人,让人忍不住的称呼您为“袁爷爷”,您的丰功伟绩早已在每一餐的饭碗里,一辈子为国为民,解决温饱问题,您的逝世噩耗举国上下痛惜,希望袁爷爷您一路走好,您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话:“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曾榕霞同学说,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将水稻视为自己的血液。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最好的缅怀,就是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