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秋日,殷殷嘱托暖人心;奋进征程,强农兴农正当时。
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学校取得的成就,并对继续深耕“三农”、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一重要回信在我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林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与殷切期望,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
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和嘱托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际行动,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福农力量。现将部分师生热议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学院党委书记 杨振坦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林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新时代农业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刻领会回信精神与他时任福建省省长时给我校前身的“两封贺信”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回信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师生厚植“三农”情怀。学院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做强涉农专业特色,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农业+职教”优势,服务新福建建设和农业强国战略。立足新起点,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转化为实干担当,强化党建引领、汇聚奋进动能,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福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校长 何东进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饱含着对农林教育的重视、对农林师生的关怀及对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期望。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我们要将学习贯彻此次回信精神,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时给我校前身“两封贺信”的内涵紧密结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聚焦立德树人,筑牢思想根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大国三农”情怀教育,致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聚焦模式创新,深耕育人实践。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建强适配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的科技服务平台,优化 “三农” 领域社会培训质效,让育人成果切实扎根乡村产业一线;聚焦产业需求,强化科教赋能。紧密对接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深化闽台产教融合。以“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为载体,将科教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和农民增收实效,在服务福建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彰显担当。
院团委书记 林莹
作为农类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干部,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指明了笃行奋进的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将带领全校团员青年,深刻学习领会回信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密围绕国家所需、三农所盼,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欧高政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农业以及农业教育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们的工作充满动力。作为涉农高校的党员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回信精神,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聚焦现代农业技术、种业振兴、智慧赋能等方向,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立足行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服务教育强国、农业强国中彰显使命担当。
现代农业培训学院院长 林秋敏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作为现代农业培训学院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发挥学院在现代农业培训方面的优势,深入一线,把更多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同时,聚焦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 连淑娇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体现了对福建农林大学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更是为新时代涉农院校锚定了发展坐标。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这既是沉甸甸的政治嘱托,更是不容懈怠的育人使命。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我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平台优势,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引领+课程驱动+实践赋能”的一体化育人格局。推动思政教育与农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培育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乡村振兴带头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思政力量。
园艺园林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李雪宁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师生的回信,情真意切、内涵丰富。作为园艺园林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多年来我院深耕“三农”,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仅要让学生成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更要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爱农兴农的时代新人。今后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建设,为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郑琳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强调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贡献,这让我深受鼓舞。作为高校团干部,应当团结带领福农青年学子以实干践行嘱托,通过组建乡村振兴实践团等形式,开展科技支农活动,以专业所长投身乡村振兴,在服务“三农”中锤炼本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林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的重要回信精神,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线思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要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将个人成长与“三农”事业紧密相连。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将强农兴农使命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激励他们扎根田野、奉献“三农”,以青春之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广袤大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动物科技学院教师 钟佳莲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感与殷切期望,让我这名农业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倍感鼓舞,也更觉责任重大。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我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强化自身素养的同时,一方面,倾心课堂教学,筑牢学生的专业根基;另一方面,紧密联系实际,将课堂搬到养殖场,带领学生在实践实训中锤炼过硬本领,培养他们“爱农、知农、为农”的情怀担当。用专业守护畜禽健康,以技术保障食品安全,为乡村振兴培养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我们的职教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荣晨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的深切关怀,让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倍感振奋,也深深感受到重任在肩。回信中“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殷切嘱托,让我不禁想起暑期带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历——师生们走进乡村,俯身实践,让青春的脚步扎根泥土、让智慧的力量落地生花。展望未来,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贡献青春智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池祈铭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我深感振奋与鼓舞。作为涉农院校学生,我们肩负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像那些扎根基层的优秀校友一样,用知识和技术为农民服务,为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强农兴农的实践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