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木铎金声,教泽长存。在躬耕教坛、铸魂育人的漫漫征途中,学院始终涌现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以大地为纸,以汗水为墨,在产教融合的试验田里播种未来,在服务社会的乡野间书写担当,在立德树人的讲台上点亮星火,在科研攻坚的深水区破浪领航。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院特别推出“躬耕教坛”专栏,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聚焦那些将论文写在田野阡陌、把技术送进八闽基层、用匠心培育三农英才的先进典型。从本期起,让我们循着这些浸润泥土芬芳与教育热度的故事,见证福农教师以赤诚之心浇灌育人之花,以科技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以师者之光映照时代征程,让我们共同聆听新时代福农教育者的铿锵足音!
本期人物:何斓
个人简介
何斓,女,公共教学部副教授,担任语文兼美育教研室主任、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特色创新教学团队美育工作室负责人以及团委墨渊书法社指导教师。曾在2017-2018学年、2019-2020学年、2020-2021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22年获评校级“最美教师”,并2021、2022、2023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优秀。坚持以“传承文化,以美育人”为己任,深耕高职美育,致力于传统文化与通识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认真钻研如何在本专业汉语言文学基础上融合思政和美育,追求“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常常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教师。

以课程改革为基、科研创新为要、队伍建设为翼,成果颇丰。主持省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深度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依据新时代要求制定新课标,创新设计美育精品课程2门,教材编写2本,进一步构建起特色美育课程体系,为教学开展提供优质资源支撑。连续策划举办四届“大美福农”美育文化节,结合校园耕读文化开展美学实践体验与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每次受众超数千名学生,引发校内外媒体关注,有效扩大美育影响力。队伍建设上,从零组建“大美育”教师团队,带领青年教师参与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多次获奖,以赛促教提升团队教学与科研能力。
三全育人领域构建“思政+美育+非遗”多元育人格局。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全校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组织汉字书写、经典诵读等语言类职业技能大赛,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化传承能力,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非遗文化浸润工作成效显著,参与创设“传统技艺研习班”,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开展非遗版画作品赠送外国友人、参展厦门文博会等活动,既展现美育教学成果,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厚植文化自信。
服务社会领域聚焦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美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的课题研究为纽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实际力量;2023年11月,在屏南前汾溪村小学成立“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美育实践基地”,为乡村学校美育教学提供资源与指导,拓宽乡村美育实践路径。文化传播方面,通过非遗版画展览、赠送等活动,向社会传递传统文化价值;依托语言文字推广与美育课程建设经验,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区域文化与教育事业发展。学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成果在厦门文博会等平台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
本期人物:陈晨
个人简介
陈晨,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办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荣获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师德标兵”、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基层党务干部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

在教学科研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枯燥与刻板,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思政课真正 “活” 起来、“火”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比赛,提升教学能力,获得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2024年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参与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连续三年参与“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校赛、省赛集训等学院重点项目的组织筹备工作,指导学生三次入围省级决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一次、团体优胜奖两次,取得突破性成绩。
在三全育人方面,通过与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结对子”活动,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与需求,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乡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并带领团队获得2021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