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福农 | 三维赋能筑心桥,耕读育人润心田—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心理育人工作纪实

来源:学生工作部     时间:2025-07-06     浏览次数:

2025年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收官之年,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锚定“育心铸魂”目标,将心理育人作为立德树人关键举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以“三维赋能”为实施路径,通过理念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耕读活动厚植心灵沃土、智慧平台织密防护网络,构建起全链条心理育人体系。

积极理念赋能,构建“全员联动”育人新格局

机制先行,夯实育人根基。 学院党委将心理育人纳入“三全育人”改革重点,2024年10月成立以院长何东进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党委主抓、四级联动”“校院融合、双促双融”的工作格局。春季学期,由16名党员教师组成的“心理育人党员先锋岗”活跃在宿舍走访、主题班会一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通过谈心谈话、学业帮扶等方式传递温暖,一对一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人。371位班级心理委员组建的“朋辈互助群”,以“树洞倾听”“经验分享”等形式搭建同龄人沟通桥梁,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成功化解同学间矛盾,有效维护了班级和谐氛围。1247位宿舍长构成的“心灵观察员”队伍,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形成了一张紧密的心理防护网,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

学院领导调研指导“心悦读”心理读书会项目

四级网络体系心理育人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辅导员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赛前专题培训

课程革新,激活课堂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联合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大力打造“课程教学+心理服务”一体化模式。从传统的“问题干预”向“潜能开发”理念转型,不仅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更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在春季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和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融入劳动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与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情景剧表演、正念冥想训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情绪管理沙盘”“团队协作拓展训练”等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助力学生塑造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受到学生广泛好评。2月20日新学期开课首日,学院党委书记杨振坦、院长何东进等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巡课工作,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确保心理育人工作从课堂主阵地扎实推进。此外,在3月19日召开的“抓落实 促育人”专项行动季度调度会上,副院长侯志宏进一步明确心理育人工作在整体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团辅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化教学实践中应用

耕读活动赋能,打造“农职特色”心灵成长场

场景创新,让自然成为心育课堂。 依托农业院校的独特优势,学院匠心独运,打造出“积极心理+农耕实践”心育活动集群。建成总面积约224平方米的“福农心理驿站”,精心设置农耕体验区、自然艺术创作区、茶饮放松区、芳香体验区等功能区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放松身心的“心灵氧吧”,成为学生课余时间排解压力、舒缓情绪的心灵的栖息地。世界睡眠日来临前夕,以“3・21”世界睡眠日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科普+体验”“艺术+科技”“线上+线下”等创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心理健康教育场景,累计举办12场特色活动,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在校园内掀起关注睡眠健康、追求身心平衡的热潮。

“3・21”世界睡眠日“调香入梦·香伴好眠”主题活动

活动浸润,让成长可见可感。春季学期累计开展丰富多样的农耕心理体验活动,包括播种心田体验、植物敲染、萌宠肖像设计、大自然户外冥想等5类活动,共计130余场次,覆盖学生达 9000人次。在播种体验中,同学们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成长与收获,缓解了学习压力。2024级园艺园林学院学生李同学在播种体验中感悟:“种子扎根土壤的过程让我明白,压力如同泥土,唯有勇敢面对才能破土生长”。植物敲染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释放内心情绪;萌宠肖像设计活动则通过宠物治愈系形象的温暖陪伴,给予学生心灵慰藉;大自然户外冥想帮助学生静下心来,更好地认识自我。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月20日,以“根系心力量,沃野绽晴光”为主题的第十七届“5・25”心理健康节盛大启幕,通过5大主题篇章、39项特色活动及12个学科互动营区,将耕读文化与心理育人的融合推向新高度。

“心田播种・生命绽放”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游园会活动

智慧平台赋能,织密“数据驱动”心理防护网

数据赋能,实现精准干预。在深化实践育人的同时,学院借力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心理防护体系。建构“学期普测+月度主题测评+日常自助自测”三级心理评估体系。2025年春季学期累计测评1.5万余人次,累计生成个性成长档案2.4万份。通过精准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个性化心理成长档案1610份,并对286名学生实施了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成长辅导,方案精确率较2024年春季学期同比提升80%。这一转变实现了心理工作决策模式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到如今“数据驱动”的跨越升级。

2025年春季学期心理普测宣传海报

平台支撑,筑牢安全防线。学院借助智慧平台,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后续的个性化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切实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工作部凭借三维赋能,在心理育人工作上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将持续深耕“三维赋能”模式,计划在秋季学期启动“阳光心理广场”建设、开发新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不断拓展心理育人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更具温度与专业度的心理育人实践,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农职人才持续发力。

“心理育人党员先锋岗”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