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学院特邀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许艳凤博士在闽台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团辅技术在心理主题班会设计中的应用”为主题,聚焦团辅技术赋能心理工作,培训由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剑波主持,全体辅导员及学工部工作人员共70余人参与培训。

许艳凤博士作培训
培训伊始,许艳凤博士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学生心理发展层次,解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典型心理需求,引导辅导员思考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班会的具体目标。许博士指出,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从安全感、归属感、自我实现等维度切入,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动力;要以活动促共情、以互动强认同,通过技术性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察与互助成长。许博士强调,心理主题班会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课堂,更是辅导员与学生情感联结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载体。辅导员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的团辅方法构建平等开放、温馨温暖的交流场域。

热身暖场活动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确立与设计流程方面,许艳凤博士提出“四步走”策略:需求分析—目标分层—活动匹配—效果评估。她结合高校团辅实际案例,详解如何通过破冰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共创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表达。在活动体验与案例分享环节,参训辅导员分组体验“国王天使”“我是一个黑点”等主题活动,她现场点评并强调:“活动设计需遵循‘由浅入深’原则,例如用‘情绪涂鸦’释放表层压力,再通过‘信任盲行’深化团队联结”。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何老师感叹:“原来班会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心理学依据,科学设计才能真正触动学生”。

小组纸笔练习
培训尾声,许艳凤博士结合自身十年心理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分享“如何用共情与真诚构建师生信任桥梁”。她通过真实案例,诠释“技术是工具,而教育者的初心才是团辅的灵魂”。现场辅导员通过参与“书写团辅卡片”“自我介绍”等活动环节,切实体会到,与学生的情感联结应该以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起点。互联网金融学院辅导员蔡老师分享道:“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班会不仅仅是教育活动,更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未来我会更关注学生的非语言信号,用‘心’回应需求”。

团辅主题活动演示
“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工坊”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三年举办培训活动,累计覆盖800余人次。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推进“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工坊”品牌建设,计划围绕“AI赋能心理预警”“家校协同危机干预”等主题开展进阶培训,并设立“优秀心理主题班会案例库”,推动经验共享与成果转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全力打造一支“懂心理、善沟通、有温度”的辅导员队伍,构建高质量心理育人体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

全体参训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