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桃李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展示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5-05-05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躬耕育人沃土,静待桃李芬芳。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展现我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匠心探索与实践智慧,学院将推出“思政桃李”栏目,聚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系列分享,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深耕育人”为脉,记录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在这里,您将看到福农教师以“三农”情怀培根、以专业匠心铸魂的育人故事,感受“润物无声、立德于行”的教育温度。

一树桃李一树春,一方沃土一方情。让我们在优秀案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育人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共同谱写课程思政建设的福农新篇!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开课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主讲老师:王会全

01课程简介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共56学时,授课对象为园艺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道德情操。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源于企业,服务企业,校企共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生产任务为载体,以果树生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设计要求,紧密结合福建省果树产业发展趋势,根据果树生产典型工作过程所需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包含“八大课程模块、七大技能体系”,以此来培养南方果树生产的“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一懂两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02课程思政总体目设计

(一)课程总体思政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全方位“厚植家国情怀与农业使命、强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弘扬中华农耕文化自信、培养创新精神与科技报国意识、树立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知农、爱农、助农”课程思政目标,秉承“厚德强技,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福农精神,践行“耕读强农,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根据农业专业学生的学习形式和职业特点,以“农业兴国”为核心,“强国兴农振乡村,智慧生态新农科”为主线,分别从“知农、爱农、助农”三个层面中融入爱国情怀、生态文明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农人工匠精神、乡村振兴意识、中华文化传承意识等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一懂两爱”农业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框架

(二)思政目标达成逻辑

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构建“3324”模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思政三目标:明确“知农、爱农、助农”培养目标;思政三路径:“贯通、融通、联通”三种方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资源相融合,开发思政育人教学资源;建设两课堂:优化第一课堂,开发第二课堂;四方主体参与:即教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社会力量和新型职业农民协同参与。

以“知农、爱农、助农”为培养目标,学生为主导,开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社会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协同参与,创新思政载体与教学手法,思政教学体系贯通教学全程;理论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案例、企业实践、志愿活动相互融通,将爱国情怀、生态文明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农人工匠精神、乡村振兴意识等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中;依托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线上线下资源与思政主线相互联通,打破空间壁垒,便于学生在进行技能实践的同时,也可以在园中学理论、在园中悟人生,实现“园中学、园中悟、园中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在技能实践学习的同时进行育人教育。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体系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供给

线上资源依托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资源,结合福建省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以“强国兴农振乡村,智慧生态新农科”为主线,从“知农、爱农、助农”三个层面深度开发和挖掘课程资源,共开发相关资源227个,包含文本类、视频类、图片类、动画类等资源,其中自主开发的17个户外实操视频类资源、融思政案例教学设计27份。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统计表

线下资源开发依托学校虚拟仿真平台与校企合作资源,校内建设园艺智慧中心、搭建交互式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丰富第一课堂教学方法;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带领学生参与下乡助农活动、红色之旅活动、乡村振兴志愿活动,充实第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挖掘课程相关技能竞赛、证书资源,真正做到德技双修、全程育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一懂两爱”农业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供给体系

(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过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导、探、练、评、拓”三阶五步教学法。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03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本次教学充分利用超星、微信等APP手机资源以及案例、微课视频等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将知识技能融为一体,使教学变得节能高效,同时也解决了传统上课模式中技术操作无法规范的问题,创新了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状况及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实训教学变得更有趣,更生动。

(二)特色创新

本次课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平台为依托,学情为依据的思路,利用《果树生产技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资源,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共同解决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教学环节,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学情特点分类因材施教。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相结合,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虚拟影像与真实案例相结合,分段开展教学。立足“强国兴农振乡村,智慧生态新农科”,共筑“大国三农”精神的思政主线,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理论实践一体等教学法,筑家国情怀、立民族自信、育爱农情怀、树生态理念,坚持德技双修,最终培养坚守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生态文明保护、乡村农业建设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改进方向

在后期的教学中,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适时、适当、适量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备课,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以利于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的掌握技术规程,使课程变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