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躬耕育人沃土,静待桃李芬芳。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展现我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匠心探索与实践智慧,学院将推出“思政桃李”栏目,聚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系列分享,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深耕育人”为脉,记录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在这里,您将看到福农教师以“三农”情怀培根、以专业匠心铸魂的育人故事,感受“润物无声、立德于行”的教育温度。
一树桃李一树春,一方沃土一方情。让我们在优秀案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育人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共同谱写课程思政建设的福农新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讲教师:郑芳
01课程简介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下学期,旨在培养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课程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通过“专业+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致力于培养“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物流人”。课程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结合行业标准和真实案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家国情怀,助力学生从“职业人”向“社会职业人”转化。
02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课程团队构建了“三步走、二融入、一实现”的“三二一”课程思政体系:
(一)“三步走”设计:
第一步:立足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提炼思政核心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应链职业标准、“一懂两爱”情怀)。
第二步:通过信息化教学、项目化学习、互动化活动(“三化管理”)及课赛融合、实训融合(“两翼融合”),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框架。
第三步:采用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方式,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确保思政目标“入脑、入心、入行”。
(二)“二融入”路径:
思政融入课程内容:以供应链理论为脉络,结合中国供应链创新实践与乡村振兴案例,挖掘思政契合点(如法治思维、服务三农)。
思政融入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校企合作实践等形式,实现知行合一。
(三)“一实现”目标:
以“德技并修”为最终目标,构建涵盖责任担当、职业素养等多元核心素养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03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以《供应链库存管理》章节为例,设计“啤酒游戏”情境学习项目,实施“创、学、练、拓”四环节:
(一)“创”情境:
模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学生分组扮演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角色,通过游戏体验库存波动对供应链的影响,引发对系统化管理的思考。
(二)“学”新知:
结合疫情下农产品供应链案例(如冷链物流受阻),讲解库存管理理论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融入“责任担当”“服务三农”等思政元素。
(三)“练”技能:
组织学生设计优化方案,解决顺昌柑橘滞销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强化实战能力与助农情怀。
(四)“拓”要点:
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引导学生探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创新路径,撰写调研报告,深化对行业使命的认知。
04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在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赛获铜奖,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获行业认可。
(二)思政目标有效达成:
通过“乡村故事+产业振兴”特色教学,学生深入顺昌柑橘产业园实践,增强“知农爱农”意识;参与助农直播、冷链物流项目,践行社会责任。
(三)标准化建设创新:
率先引入《供应链管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行业标准,将思政目标外化为可衡量的能力指标,实现“内隐素养”到“外显能力”的转化。
05教学反思
(一)经验总结:
1.思政元素需与专业内容深度契合,避免“两张皮”;
2.校企合作与第二课堂是强化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3.多元化评价体系(如过程性考核)能更全面反映学生成长。
(二)改进方向:
1.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培训,提升融合设计能力;
2.拓展更多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丰富课程思政载体;
3.动态更新案例库,紧跟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