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5-30 点击数:

闽农20257


关于印发《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经2025年5月27日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5月29日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高职院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教督20251号)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号)等文件精神,以“五金”新基建为核心抓手,立足农业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学内涵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福农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战略。根据学院高质量发展需要,特制定《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抢抓职业教育关键发展机遇,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三个必由之路,推进“一体两翼”建设。以“五金”(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和金教材)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开拓创新,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数字中国、闽台融合发展战略需求。深耕耕读文化传承创新,厚植“三农”情怀,以培养兼具“三农”情怀、工匠精神、数字素养、双创能力的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具有“福农特色、农业特质、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改革的“福农范式”,为“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擎引“高质量发展”旗帜,锚定“质量筑基、统筹推进、创新赋能、破壁攻坚、特色铸魂”战略定力,构建“党建领航、产教聚能、数智融创、职教出海”的融合发展大格局,精培大国工匠锻造营、能工巧匠淬炼场、高技能人才涵养地三位一体的育人沃土。紧扣国家关于职业教育“一体两翼五重点”重大改革举措,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紧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对标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厚植“三农”情怀,重构课程与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融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同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强化技术成果转化与服务能力,推进职教出海开发双语教材与国际合作项目,培育兼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智慧校园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教学模式场景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建成思政育人体系完善、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实现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师资与行业双向赋能、基地与生产无缝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范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福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福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技术赋能与创新动力。

三、建设内容

(一)强化思政领航,筑牢“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1.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足开齐思政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练兵”交流展示活动,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开辟“大思政”新平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系列实践活动,打响福农“1+N+X”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特色品牌。(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强化课程思政育人质量,聚焦课程思政内涵发展,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引进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库。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比赛,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每年建设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通过“田间课堂+虚拟仿真”场景化育人模式,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锤炼职业能力,厚植“三农”情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发展。(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3.深化“三全育人”格局,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筑牢“思政课程为主体、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园文化活动常态化浸润”思政育人生态,坚持育人育才两手抓,坚决筑牢思政育人领航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二)锚定质量标杆,打造“金专业”建设新高地

4.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每年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行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变化。合理制定专业调整规划,明确核心专业、重点培育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逐步提升智慧农类专业数量,由点及面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开展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评估教育质量与市场认可度,形成育人闭环。(教务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5.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产教融合赋能。聚焦智慧农业、数字园艺等新兴领域,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明确“技术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目标。开发“岗位能力图谱”,按产业链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建设虚拟教研室,聚焦教学痛点开展专题研讨,协同开发教学资源,推动“校-企-研”多维资源互通,助力校企协同发展。锁定服务“种养”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打造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两大高水平专业群为核心的与区域经济高度适配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形成“一专业群支撑一产业链”的协同格局。(教务处、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

6.启动专业评估,持续开展专业诊断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围绕党的领导、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成效、学生培养质量、教师发展成效、社会服务及闽台合作与国际交流等一级指标,以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系统诊断专业建设成效。以评定向、以评促建、以评督改、提质增强,促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引导学院教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三)深化三教改革,培育“金课程”资源新动能

7.以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对接产业、教学内容融合技术、评价标准对标岗位”的“金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基于生产流程梳理典型职业能力,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将企业岗位培训课程科学转化为专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岗位规范无缝对接,增强实用性与针对性。持续开发更新颗粒化数字教学资源,打造省级以上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8.建立“产业需求—能力图谱—课程迭代”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每年联合企业绘制覆盖“基础操作—专项技能—综合创新”的岗位能力图谱,开发教学资源,及时挖掘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和新成果,动态更新课程标准,开发校企共建课程标准。逐步更新在线精品课程内容,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系统化设计教学情境,提升在线课程质量,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项目。(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9.积极探索课堂革命与评价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引入“虚实融合”、“情境模拟”、“人机协同”等新型教学场景,打造智慧课堂。组织新型课堂组织形式,探索“园区课堂”和“农场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持续探索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校内外多元评价主体,搭建“专业+职业能力+素养”三维指标架构,绘制学生能力成长图谱,实施“真任务+企业化”的评价考核。注重改革成效凝练总结,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四)对标“四有”标准,锻造“金教师”队伍新引擎

10.强化师德引领,打造高质量“双师型”队伍。实施“教育家精神引领行动”,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以“时代楷模”“全国农业劳模”为案例,通过专题讲座、乡村研学、师德承诺等形式,厚植教师“为农服务”情怀。以“师德铸魂、能力筑基、产教融通”为核心,强化“师德+技能”双提升培育,打造一支兼具教育情怀、技术底蕴与产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11.健全激励机制,打造教师梯队培养机制。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建设健全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发挥“老带新”作用,实施“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梯队培养计划,打造“理论学习+跟岗研修+名师结对+项目攻关”的浸润式培养模式,常态化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思政展示大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改革、教学创新和标志性成果建设能力。(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2.加大校企联动,建立融合育人协同机制。深化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完善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工作机制,实施实岗锻炼计划,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聘请10名行业专家、技能能手入校授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通过技能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发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势,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项目辐射培养学生1000人次以上。(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五)聚力产教融合,构筑“金基地”实践新平台

1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实训基地。聚焦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发展需求,以企业真实任务驱动能力培养,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基础操作-专项技能-综合创新”三阶实训模块,联合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典型生产性实践项目建立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及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职责权益,有效提升实训资源设备利用率。(各二级学院)

14.紧扣实习质量,建立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阶段的管理责任和具体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数字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实习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定期生成过程评估报告。依托数字平台建立学生实践档案,结合企业导师评价与第三方数据分析,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实施“量化指标-质性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实现“入学即对标岗位、毕业即胜任生产”。(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六)突出规范特色,开发“金教材”建设新样态

15.规范教材管理机制,强化“开发-审查-选用-反馈”全流程闭环审核流程。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逐步提升学院主编教材数量质量,合理谋划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培育梯队。着重校企共建,明晰各方职责权益。以“校企协同开发、数智融合创新、标准动态更新”为核心理念,构建“内容紧贴产业、形式灵活多样、应用覆盖海内外”的现代农业教材体系。(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6.加强校企合作新形态教材开发。联合龙头企业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开发思想先进、适用科学、质量优先、适时更新的新形态教材。将企业操作手册、培训手册和培训包等资料适时改造,转换为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内容,把生产流程转化为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套开发交互式数字资源,开发形成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同时通过融入新技术模块、数字资源等形式推进传统教材改造,建立教材常态化更新机制。(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7.探索特需求教材开发。围绕农业领域工匠精神、聚焦农业未来发展技术需求、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农业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探索开发大国工匠系列教材、未来技能教材、非遗系列教材等特需求教材。(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七)坚持德技并修,打通学生技能提升新路径

18.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实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依据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根据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将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扎实推进“课证融通”。开展在校生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引导学生学习多种职业技能,实现一专多能,逐步提升毕业生“双证”获取率。(继续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

19.营造“以赛促学”良好氛围,持续提升学生竞赛水平。建立“校赛夯基础—省赛强技能—世赛创精品”三级竞赛培养机制,将技能竞赛项目融入课程内容,推进“课赛”融通。持续举办校级技能竞赛,瞄准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要求开办竞赛特训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导师,配套所需设备,按标准定制训练计划,强化技能提升,“以赛磨技”,淬炼大国工匠。强化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创青春以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双创与职规类赛事。守牢优势项目,挖掘潜在项目,逐步提升学院竞赛总体实力。(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八)服务国家战略,开拓“职教出海”发展新航道

20.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助力“职教出海”战略实施。以“立足农业特色、服务全球发展”为宗旨,构建“标准输出、资源互通、人才共育”的国际合作生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院校合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推进海丝学院建设,开发优质国际化培训课程,年均培训海外农业技术人才10人。(党政办、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1.持续推进标准输出,开发国际化数字教材。通过总结越南国家职业标准输出经验,强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轨并行,聘请外籍专家到校教学,推进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项目输出。(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5年5月-6月)

制定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各二级学院依据学院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5年7月-2027年11月)

各二级学院依据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计划、步骤实施各项改革内容。2025年12月、2026年12月分别形成年度总结,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下一年度任务推进提供经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总结阶段(2027年12月)

2027年12月,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对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效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成果,并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责任落实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各单位学习领会职业教育相关重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任务承担单位根据建设任务制定落实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任务切实可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教研活动和各类教学培训活动,广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政策、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教学改革工作对全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到教学改革工作中来,努力形成全员关心和支持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教学改革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工作实效

把教学改革的落实方案执行情况列入督查重点工作当中,并将完成情况作为督查对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与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工作内容,确保教学改革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学改革

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主要以项目形式落实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学生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立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以保障教学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取得显著成效。





附件: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建设项目及目标一览表


附件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建设项目及目标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具体任务

承担单位

建设目标

2025年度

2026年度

2027年度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1

强化思政领航,筑牢“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1.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

(思政课教师展示赛)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

2

1

2

1

2.“一‘马’当先”知识竞赛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

1

--

1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

--

1

--

1

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1

--

1

--

1

--

动物科技学院

1

--

1

1

1

1

园艺园林学院

1

--

1

1

1

1

经济管理学院

1

--

1

--

1

--

信息工程学院

1

--

1

--

1

--

二轻学院

--

--

1

--

1

--


2

锚定质量标杆,打造“金专业”建设新高地

5.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动物科技学院

--

--

--

--

--

1

园艺园林学院

--

--

1

--

--

--

经济管理学院

--

--

--

--

1

--

信息工程学院

--

--

--

--

1

--

6.市域产教联合体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

--

--

二轻学院

--

--

--

--

1

--

7.教学成果奖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

--

--

动物科技学院

--

--

1

1

--

--

园艺园林学院

--

--

1

1

--

--

经济管理学院

--

--

1

--

--

--

信息工程学院

--

--

1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

--

--

--

3

深化三教改革,培育“金课程”资源新动能

8.专业教学资源库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

--

1

动物科技学院

1

--

--

1

--

--

园艺园林学院

1

--

--

1

1

--

经济管理学院

--

--

1

--

--

--

信息工程学院

--

--

--

--

1

--

二轻学院

--

--

--

--

1

--

9.精品课程(一流核心课程)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1

--

2

--

2

--

动物科技学院

2

--

3

1

2

--

园艺园林学院

2

--

3

1

2

1

经济管理学院

1

--

2

--

2

--

信息工程学院

1

--

2

--

2

--

二轻学院

1

--

2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

--

1

--

公共教学部

1

--

1

--

1

--

4

对标“四有”标准,锻造“金教师”队伍新引擎

10.教师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

--

--

动物科技学院

--

--

验收

1

--

--

园艺园林学院

--

--

--

验收

--

--

经济管理学院

--

--

验收

--

--

--

信息工程学院

--

--

1

--

--

--

二轻学院

--

--

--

--

1

--

11.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1

--

2

1

3

--

动物科技学院

1

--

1

--

1

1

园艺园林学院

3

1

3

--

3

--

经济管理学院

1

--

2

--

2

--

信息工程学院

1

--

1

--

2

--

二轻学院

--

--

1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

1

--

1

--

公共教学部

--

--

1

--

1

--

5

聚力产教融合,构筑“金基地”实践新平台

1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

1

--

动物科技学院

1

--

--

1

--

--

园艺园林学院

--

--

1

--

--

1

经济管理学院

1

--

--

--

--

--

信息工程学院

1

--

--

--

--

--

二轻学院

--

--

1

--

1

--

6

突出规范特色,开发“金教材”建设新样态

13.规划教材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

--

2

1

动物科技学院

--

1

--

--

2

2

园艺园林学院

--

--

--

--

2

1

经济管理学院

--

--

--

--

2

1

信息工程学院

--

--

--

--

2

1

二轻学院

--

--

--

--

1

--

7

坚持德技并修,打通学生技能提升新路径

14.职业技能竞赛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6

--

6

--

6

--

动物科技学院

1

--

1

1

1

1

园艺园林学院

7

1

7

1

7

1

经济管理学院

2

--

2

--

2

--

信息工程学院

8

--

1

--

1

--

二轻学院

2

1

2

--

2

--

公共教学部

1

--

1

--

1

--










序号

建设项目

具体任务

承担单位

建设目标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7

坚持德技并修,打通学生技能提升新路径

15.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试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100人次

≥100人次

≥100人次

动物科技学院

≥100人次

≥100人次

≥100人次

园艺园林学院

≥100人次

≥100人次

≥100人次

经济管理学院

≥100人次

≥100人次

≥100人次

信息工程学院

≥200人次

≥200人次

≥200人次

二轻学院

--

≥90人次

≥200人次

8

服务国家战略,开拓“职教出海”发展新航道

16.职业教育技能标准等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1

1

动物科技学院

--

1

1

园艺园林学院

1

1

1

经济管理学院

--

1

1

信息工程学院

--

1

1

二轻学院

--

--

1

8

服务国家战略,开拓“职教出海”发展新航道

17.课程资源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动物科技学院

--

2

2

园艺园林学院

2

4

4

经济管理学院

--

--

1

信息工程学院

--

--

1

二轻学院

--

--

1

18.国际化数字教材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

--

1

动物科技学院

1

1

2

园艺园林学院

1

2

2

经济管理学院

--

1

1

信息工程学院

--

1

1

二轻学院

--

1

1

19.海丝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

1

--








Copyright © 201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台楼5楼 邮编:350119
闽ICP备0500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