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个好”专栏 >> 书记好党课 >> 正文
“书记好党课”展示 (乡村振兴的“下党”情怀)

一、主讲人简介

陈新福,男,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关党总支党政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党政办主任。

二、文本讲稿

(一)导入

11月8日至11日,我们党在北京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中指出,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议中仅短短一句,但字字千钧。今天我们就借着“下党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故事,带着大家回顾一个小山村里的“致富史诗”。

下党,是我省寿宁县管辖的偏僻乡村,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时候曾写到,“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说得就是当年的寿宁山路崎岖、跋涉艰难。上世纪80年代末,是典型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全乡贫困率达到75%,1988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46元,是名副其实的“省级特困乡”。

在《习近平在宁德》一书中,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陈增光曾回忆到,下党乡怎么个落后法,他说:“第一,财政上拿不出钱,干部的工资发不出;第二,教育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电影队来放电影《上甘岭》,很多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就去看电影了。可是看完了都不走,蹲在那个地上找东西,我们就过去问他们,你们找什么?孩子们说‘我们看到他们打仗,想看看地上有没有留下子弹壳’。您看,这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都不懂得什么是电影,教育太落后了。第三,贫困户太困难,有一对夫妇,穷到什么程度?出门的时候要合穿一条裤子,就是谁出门,谁就把家里那条唯一的新裤子穿出去,回来再脱下来,换给另一个人。”

当地有传家“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番薯当粮草、棕衣当被倒”。火笼就是用竹篾编成的小笼子,里面放木炭,因为下党人穷,只能穿粗制的麻衣,冬天只有两件衣服,因此无奈成了下党人的生活必需品。

还有“三怕”,一怕生病,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二怕出门挑担,甚至怕猪养太肥,因为太肥挑不出山去卖,三怕子女读书,因为乡里没中学,最近的中学往返都要数十里,来回都得徒步。

就是这样一个村庄,30年弹指一挥间,从昔日的“五无乡”变成了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一切的变化要从1989年7月最热的那几天说起。

(二)下党昨天:知府下乡、弱鸟先飞

1.一进下党:跋山涉水践诺之行。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寿宁县下党乡,一群人从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走下来。他们头戴草帽,汗透衣背,风尘仆仆。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地府’来了!”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欣喜异常。“当地百姓管地委书记叫‘地府’,就是‘知府’的本地发音。”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的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就带领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前来下党乡现场办公。这天6点,习近平一行乘中巴从县城出发,约9点到达平溪乡上屏峰村。这里离下党乡所在地下党村还有7.5公里,不通公路,大家就下车步行,沿着崎岖的山脊小道,穿过高窑坂、上洋亭、风门亭,在崎岖山间古道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村。有句话说的是,“大暑大暑,上蒸下煮”,火辣辣的太阳烤的大家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习近平把一条用来擦汗的干毛巾全浸透了。

习近平一到下党,顾不得休息,就召开会议。

当时的下党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子,也没有一个宽阔的地方,下党乡党委、政府临时在鸾峰桥边的王氏祠堂里办公。当地干部群众就花了三天把推挤在鸾峰桥上的破废农具、烂稻草等垃圾清楚,摆上竹椅、小凳作为接待之处,吃饭、休息、冲凉。下党小学就在鸾峰桥头的斜对面,从学校腾出一个简陋的教室来开会,主席台由三张学生桌拼在一起,上面披一床被单,土墙上用红纸贴着“会场”两个大字,作为临时会议室。大家就围坐在小板凳上开会。当时,坐在中间的是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左边坐着习近平总书记,右边坐着行署专员陈增光。负责汇报的老杨坐在中间十分紧张,他一边汇报,一边不停的擦汗,旁边的习近平见状赶忙安慰道,“没关系,老杨,不要紧张,慢慢讲”,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极为暖心。

午饭时,习近平一行移到鸾峰桥上用餐,简陋的饭桌、椅子就摆在廊桥上。配饭的只有青菜、小笋、田螺,他也吃得津津有味。午饭后,稍作休息,习近平又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下午3点,习近平一行离开下党村,走羊肠小道、过独木桥、攀峭壁岩石,步行10多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到达邻近的芹洋乡溪源村。一路上路险坡陡,且荆棘杂草丛生,他们拿着柴刀将挡在路面的荆棘、苇秆劈除。晚上8点左右,习近平一行才回到寿宁城关。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走了20多公里的路。

习近平同志后来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此次下党之行,当时他很感慨的说,“下党这个地方,我来了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下党不摆脱贫困,我们就愧对乡亲父老。”因为这一次践诺之行,下党乡成了习近平心中的牵挂。

第二天,7月20日,习总书记在寿宁召开会议,就寿宁县、下党乡的建设工作现场研究、现场拍板。最后决定支持下党建设基金72万元,主要用于水电照明和公路建设,以尽快解决生产生活和交通问题。有个部门领导说了句很形象的话,“习书记啊,我们把口袋里的‘毛’都扒拉出来啦”。

2.二进下党:雪中送炭救灾之行。

仅仅几天后,习近平又一次来到了下党乡。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灾情严重。26日,习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受灾最重的下屏峰村及溪源村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离开村子的时候,习近平对当地的干部群众说,“家园毁了,我们可以重建;桥梁断了,我们可以再修;但人的生命没了,什么都没有了。你们一定要牢记,人的生命是最高贵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据时任寿宁县县长陈铭玉回忆,原本40分钟路程,由于洪水冲毁只能上山迂回,多花两倍时间才能到溪源村,到的时候已是下午一点半,滴水未沾。离开后,习近平一行只在车里啃了一块面包,又匆匆赶往福安救灾第一线。

3.三进下党:心系百姓牵挂之行

1996年8月7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再次来到下党乡。他一进乡就沿着河岸向上游察看灾后建设的防洪堤工程,接着谢绝了去村部休息,径直走进当年受灾最严重的几户人家聊起家常,在下党乡听取了乡党委的工作汇报后,翌日在寿宁县召开了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他察看了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的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基金100多万元。在他的协调下,下党经杨溪头村与浙江庆元县对接公路由省交通厅立项,1998年建成通车。下党乡成为习近平牵肠挂肚的边远贫困乡镇,他说“七年来,我一直牵挂着下党”,而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也成了他时常联系的“草鞋亲戚”。

4.“知府下乡”,留下的宝藏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表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而习近平总书记,在30年前,就为下党乡留下了三个最宝贵的宝藏。

(1)“两条”希望之路:“要致富、先修路”,习总书记给下党乡村民留下了两条路,一条是出山的公路,一条是发展的“心路”。1989年一进下党的第二天,习总书记就专题研究,最后决定支持下党建设基金72万元,用以水电、公路建设;而后,在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直接关怀下,省交通厅挂点下党乡,不仅支持资金,还援助修路技术,至21世纪初,全乡9个建制村通了公路,同时开通了下党至浙江省庆元县龙溪乡的跨省建议公路。山门开了,信息长了,摆脱贫困就有希望了。第二个就是条发展的心路——“山海经”,习近平在福建期间,9次到寿宁调研,在任地委书记时就提出了,寿宁的特色是山,经济发展就是要唱好“山歌”,改变了下党乡祖祖辈辈困居深山的老观念。而后,乡党委和乡政府引导农民唱“山歌”念“海经”,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花菇、林业、茶叶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一个”弱鸟先飞的意识:习近平在《摆脱贫困·弱鸟如何先飞》说道,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寿宁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习总书记“先飞的意识”,当时习总书记曾对乡干部说,“半县花菇半县茶,是寿宁的脱贫路子”,1993年,花菇在下党试种成功,便迅速推广到全乡各村;而后,随着花菇价格下降,下党乡坚持“思想能解放,贫困能摆脱”,走出大山兴办超市,如今,在外办超市已成为下党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3)“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习近平在《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中指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下党乡历届领导班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宝贵财富的指导下,做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不变,信心不减,决心不弱,不等不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苦干实干为脱贫。

(4)“一份”赤诚为民的情怀:群众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把百姓放在心上,一心赤诚为人民的情怀是习总书记为下党乡留下的最为珍贵的财富。习总书记有个“草鞋亲戚”,叫杨奕周(已故),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进下党时,拿着柴刀为习总书记一行开路的下党乡党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实在宁德、福州,还是在浙江、上海任职,多次通过秘书打电话到家里,询问下党乡脱贫发展情况,关心杨奕周的家庭状况。2005年元宵后,杨奕周被习总书记邀请到杭州,尽管工作很忙,习总书记还是尽量抽出时间陪老杨。当年,老杨用的手机是小灵通,到了杭州就没有信号,习总书记特意给他换了手机,还安排秘书为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草鞋亲戚”添置了皮衣、皮鞋。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到庆元县调研,专门打电话给杨奕周,叫他到庆元去汇报下党情况,在那次接见中,习总书记认真听取下党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当他得知上党村也有了水泥公路时,脸露笑容,点头赞许,勉励老杨要继续为下党乡发展作贡献。2007年1月,杨奕周患病住院期间,习近平特地嘱咐秘书代他前往医院探望,当年6月杨奕周不幸病逝后,习近平在特地发唁电表示慰问。在宁德,下乡访贫问苦是习近平的工作常态,在宁德工作的一年零是一个月内,宁德地区124个乡镇,习近平去过123个,没有通路的4个乡,他去了3个乡(因调离,最后一个霞浦北壁没去成),每个乡都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走新路,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有开拓,培育弱鸟先飞的意识;有坚持,沉淀水滴石穿的精神;有使命,深植人民幸福的情怀,这四个宝藏也是每一位党员同志需要去体会和思考的问题。最后,让我们来听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再次体会一下习总书记留下的珍贵宝藏。

【播放视频】习近平的声音

(三)下党今天:滴水穿石、脱贫致富

30年接续奋斗,下党乡如今已经摆脱贫困,实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华丽蜕变,正是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结果。让我们来看看下党乡的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又做成了哪些大事。

1.做党建扶贫,用党建引领全面工作。

下党乡上党村党支部,是党建扶贫见定力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一个当年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在短短两三年间带领群众硬化了数个自然村公路,修建上党至王坑、溪源头到村头环山机耕路,建造了一座石拱廊桥、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

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那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首批下派驻村干部欧龙光下乡驻村。驻村以来,欧龙光狠抓党支部堡垒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定了党支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工作制度,厘清了以前的村财。2005年,就村财使用情况、教学楼配套工程承包方案、公路路基改造和水泥硬化项目发包等重大事项召开3次村务民主听证会,还首次召开了村民民主评议包村干部、村干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2014年,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到下党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问当地群众有什么要求,群众们异口同声说,“我们恳请省委组织部再派一位干部到村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一个月后,省委组织部再派一位驻村书记,曾守福。曾守福入村后,提出“一心两业三推动”的工作思路,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推动村财增长和村民增收,推动村两委“村务阳光管理机制”,凡设计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情都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由村民讨论决定”。在2014年底,在党支部感召下,6名外出年轻人回乡成立下党星农禽畜养殖合作社,带领22户贫困户投资100多万元办起了养殖场;党员王光栋回乡种植金观音、金牡丹等茶园15亩,2014年创办了一个茶叶加工厂,协助村党支部成立了蓉党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0多户茶农入股合作社,2年后,27户农民全部脱贫,26户盖了新房子。2014年,下党乡还设立首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展示习近平当年到下党乡调研的资料和下党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随后,基地被福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联合命名为“党性教育教学基地”,作为省委党校教学点之一,多年来影响越来越大,前来参观学习人数已达到16万多人次。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下党乡党建扶贫的故事,是我们脱贫攻坚中党的领导的一个缩影。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第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11月我们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也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做旅游扶贫、品牌扶贫,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人走过下党乡,在下党乡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他们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基础和优势,走了一条产业致富、产业振兴的道路。

(1)旅游扶贫聚财气

下党乡山势险峻、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一座座廊桥横跨梁山的悬崖峭壁,在青山绿水间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点缀其间,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因为习近平三进下党的故事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下党,慕名前来考察、学习。如何发挥下党优势,弥补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规划不科学、接待能力不足、定位不清等问题,寿宁县委班子提出了致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的发展定位,突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主题,打造“下党·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通过“修缮一条连心路”“升级一批旅游景点”“提升一堂课内涵”“策划一批富民项目”“培养一批新型产业”“完善一批基础设施”等6个方面28个项目,大力提升下党党性教学基地的层次,把下党建设成为党的作风建设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摆脱贫困实践基地,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胜地。同时在古民居修复过程中,将原有的破烂建设及灰楼、猪栏、牛棚等全部拆除,修复破损的古民居,外墙立面统一整饰,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下党乡先后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列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和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旅游产业愈加兴旺。

(2)品牌扶贫促增收

品牌代表的是品质、形象、实力,当前,“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灵验了。如何创建品牌过硬、产品质量过硬、诚信经营过硬的品牌产业,一直是下党人的心结。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兰考联系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谈到调研下党的往事,提及下党百姓自发送来的绿豆汤,被人民日报的记者概括为“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9月,下党就以“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为广告语,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多类商标的使用权,同时,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策划推出“下党的味道”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从以前卖茶叶转变到租茶园,创新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模式。所谓定制茶园,就是将原来一家一户零散的茶园进行整合,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以“每亩每年租金2万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定制茶园。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茶园主每年可获得100斤生态茶叶汇报,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两委以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形势可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一举三得。而后,下党还探索了“互联网+TV”党媒精准扶贫的“福广模式”,通过福建广电网络的电视商城、微商城、营业厅等渠道推广“下乡的味道”生态农产品,打开了下党茶叶的销售渠道。2016年,“下乡的味道”扶贫定制茶园案例被评为“国务院扶贫办精选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实现了“一个品牌改变一个村庄群众的经济命运”。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党的百年奋斗经验指出,要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懈动力。在我省十一次党代会上也指出,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下党乡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员干部群众的开拓创新,正是创新的意识,让他们开拓新的创收点,创新的技术,让他们开拓新的产业链,创新的实践,书写了新的“致富经”。

3.人民至上,致富路上“一个也没有少”

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下党乡的日子越来越好过,201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1787元,是1988年80多倍,但在平均数下也是有少数户,有收入差距悬殊户,努力做到一个也不能少,才能共同奔小康。那该如何做到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村民?

下党乡根据寿宁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统一部署,补齐扶贫工作“弱项短板”和贫困群众“精神板块”,举全乡治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党乡制定出台《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增收项目实施方案》,对全乡1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产业补助,补助分低产茶园土壤改造、高品质茶园新建、种植猕猴桃、脐橙、等等17项,还组织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实施“1+1”结对帮扶,开展“四进家门、三联到户”等活动,仅2017年,县乡干部走访贫困群众900多人次,解决实际困难上百个。

有个贫困户叫王根资,兄弟两人只有一座仅51平方的土木结构的破旧房子,穷的从来没吃过白米饭,家里夫妻辛勤劳动但是缺资金没本钱,村干部就筹资帮忙购买搅拌机、吊车,提供技能培训,最终成为一名建筑技术工人,最终脱贫,在家建了一栋四层320平方的楼房;还有个贫困户周琼花患了乳腺癌、子宫癌,丈夫一只手残疾,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结对帮扶的领导就联系福州一家超市销售她家出产的脐橙,又帮扶资金买了500只鸭苗给她饲养,还安排他的丈夫当清洁员,每月给予1500元报酬。“一个也没有少”,就是下党乡在致富路上对每一位村民最诚挚、最牢靠的承诺。

2021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组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下党乡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缩影。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四)下党明天:难忘下党、北京来信

1、难忘下党

3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着下党,惦记着下党的父老乡亲。下党乡成了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重要思想的策源地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实践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同志依然牵挂着下党乡亲,多次在不同的会议上深情回忆那段“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下党之行,记得那“一碗绿豆汤、一杯草药茶”,2014年春,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联系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到调研之事,就说起了去下党的故事,11月,在福建视察期间,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还关切地问,“下党乡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得知下党通过扶贫开发,群众生活已达到全县中等水平,还特地交代,请代我向下党的乡亲们问好!习近平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群众,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最终的分量。基层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三进下党,是习近平心系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现已78岁高龄、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接受采访时候说的,“当年,习书记一而再、再而三,跋山涉水三进下党,下党成了他最为牵挂的地方。在他的推动下,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闽东蔚然成风,直到现在仍在延续。”

而下党的故事,也陆陆续续被各大媒体报道。

2.北京来信

截止2018年底,下党乡乡财政从零增长到237万元,乡政府有了像样的办公大楼,人均纯收入达到13066元,全乡实现“一户不落一人不少摘掉贫困帽”的奋斗目标。2019年7月,年逾花甲、曾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突然恍悟,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党恰好30周年了!刘明华挨家挨户找来当年给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送防暑茶、绿豆汤的老村民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陈大辉、王光满5人,围坐一起畅谈下党的巨变。王光满说,“下党人民今天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就是从习近平三进下党开始的。我们要知恩、感恩,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考虑到习总书记日理万机,刘明华一遍认真压缩文字,一遍反复斟酌用词,最后还请来一位乡贤帮助修饰,最后一一签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担心在乡里寄信不保险,特意派两个代表专程赶到寿宁县城邮政局,郑重其事地以快递形式把这封信寄到北京。2019年7月15日,这封承载着下党乡乡亲们真情实感的报喜、感恩信,飞往了中南海。

2019年8月6日,新华社发播了消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非常高兴。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

习近平表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

习近平指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回信飞回下党乡,全村都沸腾了。各位同志,让我们来听听习总书记的回信,及下党乡亲们在新征程上的新展望。

【播放视频】福建:“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

下党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开启了走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新征程。下党乡、寿宁县的干部群众一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结语

下党,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策源地”“实践地”,“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这里诞生,“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这里提出,“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这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在这里传扬。

下党是我们国家万千贫困县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影,也是我们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缩影。作为新时代涉农院校,如何把自己锤炼成知农爱农兴农的新型人才,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留下自己的风采,是我们每一个同志现在开始就要不断思考的事情。

第一,要心怀“国之大者”。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同月,习近平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说道:“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工作中积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第二,要坚持“滴水穿石”。今天我们讲下党乡的发展,可以看出,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想做出成果都非常的不容易,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滴水穿石”不但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论,在今天的学习,乃至未来走向工作岗位,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

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让我们一起,在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历程中,获得人才出彩的机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果实,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

三、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