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和青马耕读社师生前往福建省博物馆“永不磨灭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献展”,开展“同溯烽火记忆 赓续红色基因”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合影

陈晓宇同学讲述罗化成校友的事迹
学生代表陈晓宇同学为我们讲述了我校校友铁血将领罗化成的故事。罗化成曾就读于我校前身——福建省蚕业学校,毕业后始终奋战在革命“第一线”,抗战时期,他率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随部队北上抗敌。1940年,他积劳成疾仍坚守前线,最终在江苏溧阳殉国,被叶挺将军赞为“新四军最实际的救国人才”。当看到校史里的英烈出现在博物馆展柜时,更懂这份红色传承的重量。师生们参观后纷纷表示,将以罗化成将军为榜样,传承爱国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活动现场师生聆听讲解
此次活动是一场回溯历史、涤荡灵魂的精神洗礼之旅,也是我院推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探索。师生们表示,未来会将这份爱国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先辈为榜样,在各自的学习、工作中努力拼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畜牧兽医2502班的余欣榕表示,我深刻体会到“八闽儿女共赴国难”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写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虽已远离硝烟,但展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提醒我们:青春当有信仰,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把爱国情化作求学路上的动力,用知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2501班的叶辉同学表示,走进省博物馆抗日展馆,凝重氛围扑面而来,我的呼吸都放轻了。展柜中泛黄、字迹模糊的战地电报,似在低诉福建儿女保家卫国的过往。从前觉得“家国”抽象,如今方懂,它是文物背后的担当,这份记忆当永记,守护和平才不负先辈。
计算机应用技术2501班的尤泽钦表示,展馆里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一本本泛黄书页,像是时光的切片,定格着抗日战士坚毅的神情、行军的身影,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是一段浴血奋战的过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将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